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06年电子信息百强"出炉" 家电企业是主力军

更新时间: 2006-06-03 10:52:02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620

  2006年电子信息百强“出炉”

  联想、海尔、京东方位列前三,四川长虹扭亏后重新上榜
    
  信息产业部5月31日发布的第20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显示,以2005年营业收入计算,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列在前三位。

  其中,联想、海尔的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分别为1082亿元、1039亿元。京东方以548亿元营业收入名列第三。其后分别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在历届电子信息百强中,家电制造企业所占比例都很高。

  本届电子百强企业新入围16家,同时有16家因重组、增长缓慢等原因出围,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动态竞争机制。其中,四川长虹重新上榜引人关注。
    
  每届更新15%企业

  根据信产部的统计,20年来,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有进有退,每届更新率在15%左右,也就是说,每年都有10-20家企业新入围,也意味着有同等数量的企业被淘汰。

  其中,四川长虹1-18届一直是电子百强企业,在2004年度因亏损而从第19届百强企业出围,2005年度扭亏后第20届又重新进入;京东方、康佳集团、长城计算机、熊猫电子集团都曾经退出过,经过重组、调整提高业绩后又重新入围。

  TCL、联想分别是在1991年度和1992年度开始入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一直到现在。其中联想在1999-2000年连续成为我国电子百强企业名,经过几年整合尤其是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2006又重返榜首。

  信产部指出,电子信息百强的入围规模底线不断提高。1987年届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入围标准为4000万元,第十届提高到2.8亿元,第十八届营业收入标准突破10亿元,第二十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底线升至14.7亿元,比二十年前第1届增长了36倍。本届电子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22家,其中联想、海尔已基本接近财富全球500强的进入门槛,京东方、TCL、华为也在向千亿元迈进。

  根据对历届电子百强的统计,从1987年届到2006年第二十届,进入电子百强企业排行榜的企业达300多家,但其中,从届至二十届一直荣登电子百强企业之列的仅剩下7家,分别是上广电、海信集团、深圳华强集团、厦华、彩虹集团、华东电子集团和大连大显。不过,上述7家企业,如今都已经退出前五名之列。
  
  家电企业是主力军

  据电子百强名单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电子产品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但消费类电子尤其是家电产业,仍是产业的主力军。其中,20强企业中参与电视、空调、冰箱等传统家电产品生产的企业就超过一半。

  另外,在第20届电子百强企业中,从事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通信产品、系统集成、新型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已占3/4以上。不过,电子百强企业的主流产品逐步升级,结构明显优化的趋势也愈加突出。目前电子百强企业正致力于发展下一代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信息家电、集成电路、软件、新型显示器件等高技术产品,把优化产品结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

  据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百强企业已成为我国电子产品生产销售的主力军。2005年,百强企业彩电销量6708万台,占全行业的81%;程控交换机销量3404万台,占49.1%;计算机1665万台,占20.6%;电冰箱1312万台,占40%;空调器2762.6万台,占41%。

  同时,以百强企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在本届百强企业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三大地区共有77家,占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税金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1%、95%和92%,而以百强企业为骨干的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比例均超过85%,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研发投入比例为3.72% 

  据“2006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显示,2005年百强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为3.72%,成为本届百强榜单的又一亮点。

  百强企业中,2005年研发经费投入356.3亿元,比上届增长15%,比2000年增长1.4倍;研发投入比例(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比2000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1%)。华为、海尔、中兴通讯、TCL、联想控股研发经费分别达到47.5亿元、45.7亿元、19.6亿元、19.5亿元和1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一倍以上。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超过5%的企业有22家,前六位企业分别为东软集团(22.5%)、彩虹集团(20.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0.1%)、江西省电子集团(9.8%)、四川九洲电器(9.7%)和中兴通讯(9.1%)。

  高额研发投入使电子百强企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中兴通讯、华为等技术型企业专利申请进展很快,使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国内专利申请的增长速度、申请数量都已超过国外专利申请量。2005年,中兴通讯、华为申请的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分别居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第3位和第9位,华为跃居全球第37位。
  
  企业国际化程度加深

  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骨干队伍,电子百强企业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对稳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贸易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电子百强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458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33%,出口交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联想、海尔、TCL、深圳华为、广东美的、上广电、南京熊猫、深圳华强、长城科技等9家。

  电子百强企业产品出口结构升级。本届电子百强企业中,有近1/3的企业国外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在国际化经营中,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从发展中国家拓展到发达国家,从市场、资本国际化到知识产权国际化,电子百强企业逐步取得了与跨国公司同场竞技的资格。2005年,厦华电子出口平板电视86万台,占全球平板电视的4%;华为3G突破了欧洲市场,率先在荷兰、葡萄牙等1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商用;联想整合后逐步挺进韩国、日本市场,在全球进行新一轮布局。

  国际化经营由产品输出逐步进入资本和品牌输出阶段,“走出去”层次不断提高,部分企业成为知名品牌。目前,电子百强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有对外投资,有的投资建厂,有的积极参与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为加快推进品牌国际化,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在国际舞台上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海尔携手全球有影响力的NBA宣传自己的高清电视,加快了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全面实施的步伐,也提升了中国本土跨国公司的国际知名度。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上榜的4家中国本土企业有3家是电子百强企业,分别为海尔(89位)、联想(148位)和长虹(447位)。

  同时面临成本上升和利润下滑双重挑战
  首季电子信息业利润增长四成
  
  信息产业部日前发布消息,电子信息业今年一季度实现利润272.1亿元,同比增长44.5%,比去年同期高近40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1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0.9%,增幅较去年同期高出4.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呈现四大特点

  一季度,全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规模增速保持高位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7991.8亿元,同比增长31.4%;工业增加值1676.7亿元,同比增长32.5%。二是效益增速超出规模增速。利润同比增长44.5%,比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高出23.2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行业一季度利润增速,达到786.9%。全行业共有亏损企业同期减少了187个;亏损额增速放缓,比去年同期下降18.3个百分点。三是小灵通、彩色显像管、录像机等传统产品生产继续下降。一季度,全行业共生产CRT彩电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四是软件行业增速超过制造业发展增速。一季度,软件行业实现收入686.6亿元,同比增速33.7%,与去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

  固定投资方面,电子信息产业10个主要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投资增速超过50%,去年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的电子器件行业投资也出现恢复性增长,累计完成投资100.3亿元,同比增长16.8%。而由于本年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计划投资额增加较多,今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高位增长。仅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数达到了591个,同比增长39.4%,单个新开工项目的平均计划投资额为9448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717万元。
  
  行业利润率创新低

  全行业发展也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销售成本及费用不断攀升。二是利润空间迅速下滑,如家用视听行业的利润率已经从去年的2.4%下降到1.7%。

  但同时应该说明的是,数据显示,百强企业2005年利润总额237亿元,同比减少29%,平均利润率仅为2.5%,下降到五年来的点。
  
  
  2006年电子信息百强榜单(前20名)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主营产品
  1.联想控股 10,818,936 205,167 计算机、数码产品
  2.海尔集团 10,393,583 131,950 消费类电子、家电产品
  3.京东方科技 5,481,378 -6,706 显示设备
  4.TCL集团  5,214,954 -118,090 消费类电子、家电产品
  5.华为技术 4,696,689 514,966  通信设备
  6.美的集团 4,249,790 77,600  家电产品
  7.海信集团 3,337,730 62,065  消费类电子、家电产品
  8.上广电  2,930,206 -46,674 消费类电子、家电产品
  9.熊猫电子 2,812,324 62,535  通信设备、家电产品
  10.北大方正 2,588,093 85,024 计算机、数码产品
  11.中兴通讯 2,157,592 160,581 通信设备
  12.四川长虹 1,811,903 26,267 消费类电子、家电产品
  13.深圳华强 1,565,625 48,989 消费类电子、家电产品
  14.长城科技 1,509,102 62,186 计算机、数码产品
  15.格兰仕  1,352,682 46,253 家电产品
  16.创维电子 1,306,057 15,208 消费类电子、家电产品
  17.浪潮集团 1,258,725 24,698 数码产品及软件
  18.贝尔阿尔卡 1,201,069 54,645 通信设备
  19.德赛集团 1,172,899 48,901 消费类电子、家电产品
  20.康佳集团 1,161,277 6,000  消费类电子、家电产品
  

  近5届家电企业占电子20强比重
  
  届数 数量
  20届 12家
  19届 12家
  18届 11家
  17届 10家
  16届 8家
  
  近5届电子百强前三强
  
  届数    第二    第三
  20届 联想控股 海尔集团  京东方科技 
  19届 海尔集团 京东方科技 TCL集团
  18届 海尔集团 联想控股  TCL集团 
  17届 海尔集团 中国普天  联想控股 
  16届 中国普天 海尔集团  联想控股
  
  九成出口来自三资企业

  信息产业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三资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差距继续拉大,整个行业的出口近九成来自三资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三资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085.3亿元,同比增长32.3%,占全行业的比重为80.9%;利润130.2亿元,占全行业78.8%。两者增速分别比国有企业高出26和27.6个百分点。 

  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从对外贸易看,三资企业仍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1、2月份共出口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41.2%,占整个行业全部出口的86.9%。

  据介绍,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电子外商投资企业共有6480个,产业规模由2000年的5804亿元上升到去年的24021亿元,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由58.7%上升到77.4%。

  有专家分析,在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三资企业也由于创利高、纳税低等原因加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度,但增大了产业的不确定性风险。

免费预约试听课